雪球

緩坡期(蟄伏期)

巴菲特在1930年8月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出生,小時候經常在祖父開的雜貨店玩耍,6歲就
懂得學大人做生意賺錢,還跟祖父批貨,陸續賣過口香糖、可口可樂、報紙、雜誌,當過
派報生,甚至撿球場上打過的高爾夫球來賣,賺了錢就存起來。

10歲生日時,仲介股票買賣的父親霍華(Howard)帶他去華爾街,小巴菲特見識到紐約證
交所風光的一面,心中燃起投資股票賺大錢的夢想。11歲看了一本闡述複利概念的書,一
邊看書,一邊想起冬天滾雪球、愈滾愈大的情景,從此立志要成為百萬富翁。

1942年春天,12歲的他利用部分的積蓄120美元,跟姐姐Doris合資以每股38美元買進3股
「城市服務」優先股(Cities Service Preferred),這是當時美國一家大型能源及電力
服務公司,但買進幾個月後隨著美股下跌遭套牢,讓他覺得很對不起姐姐,因此後來股價
回升到40美元時,就迫不及待全部賣掉,扣除交易成本1美元,只小賺5美元。

陡坡期(摸索期)

當美國經濟逐漸走出大蕭條後,城市服務優先股竟然大漲到202元,巴菲特在怨嘆之餘,
發現長期投資股票的獲利,遠大於他多年來辛苦賣口香糖、可樂、派報的收入,並體認到
每一次在市場出手都要非常謹慎,先確認是好公司,再以合理的價格買進,之後就不要太
在乎股價的短期波動。

巴菲特大學畢業後進入哥倫比亞商學院,受教於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其
經典名著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智慧型投資人》),在證券分析這堂課取得最頂
尖的A+成績。畢業後他先在父親的號子幫忙,後來在葛拉漢的投資公司上班2年,1956年
離開回到家鄉奧馬哈,此時已擁有14萬美元資產,先後與親友及鎮上醫生集資成立多家投
資公司,最後合併為「巴菲特有限合夥事業」(Buffett Partnership Limited),由他
負責操盤。

他除了實踐葛拉漢的投資哲學,買進股價遭低估的股票,也利用公司購併、清算等題材進
行套利,甚至大量買進特定公司股票,聯合其他股東發動委託書大戰,企圖影響相關公司
。這些投資在1956到1969年間,每年平均以30%以上的複利成長,而一般市場的常態只有7
~11%,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

長坡期(收割期)

1962年巴菲特決定購入波克夏‧哈薩威(Berkshire Hathaway)公司股權。當時波克夏是
一家大型紡織公司,隨著產業走下坡,股票市值跌破公司的營運資金(working capital
),股價來到7.5美元,吸引巴菲特買進,後來他乾脆解散合夥事業,全心經營波克夏。

1965年巴菲特已晉身百萬富翁,但紡織業持續低迷,現任波克夏副董事長查理‧芒格(
Charlie Munger)曾視此收購為一大敗筆。但是巴菲特善用波克夏多餘現金,不斷收購能
賺進大量現金的私人企業、上市公司股權,尤其充分利用旗下保險事業(核心本業)龐大
的「浮存金」(保險公司支應未來理賠的預備現金),免舉債就能擴大投資,增加收益。

受好友暨事業夥伴芒格影響,巴菲特擴大投資、收購具有持久性競爭優勢(「護城河」價
值)的優質企業,使得波克夏從收購之初淨值僅2200萬美元的紡織廠,發展至今成為資產
約1790億美元的龐大集團,擁有至少76家公司,營業項目從出售汽車保險、冰淇淋、油漆
和內衣,到股票投資,琳瑯滿目,波克夏的股價更從當初的7.5美元上漲至11萬9,000美元
,讓巴菲特成為擁有620億美元身價的全球首富。

巴菲特滾財富雪球的10種心法

巴菲特之所以富可敵國,絕非偶然。在他的新傳記《雪球:巴菲特與生活事業》(
Snowball: Warren Buffett and the Business of Life)一書中,作者Alice Schroeder
歸納出他致富的10種心法:

1. 賺了錢再投資:他唸中學時跟朋友合伙買了一台彈珠機檯營利,靠著機檯賺來的
錢再買了8台機檯擺在不同店家。後來他們賣掉機檯,他拿這些錢買股票、投入新事業,
26歲時就累積了17.4萬美元,相當於今日140萬美元。

2. 不從眾有主見:1956年他在家鄉奧馬哈展開投資合伙事業,而不是到華爾街上班
,當時被認為是怪胎,不被看好,但14年之後他將10萬美元本金滾成100多萬元,年平均
報酬率打敗大盤,靠的是買進遭市場低估的股票。

3. 別吸吮大拇指:意思是做決策要先蒐集完整資訊,以免浪費時間在不必要的思考
上面。巴菲特做決定向來不拖泥帶水,任何收購案,對方未出價前他寧可不談,一旦出價
他就可以當場決定,因為他早就摸清對方底細了。

4. 價碼先談清楚:即便是跟親友合作談生意,一開始就要談妥相關條件及利益分配
,否則會吃虧。巴菲特在孩童時期就得到這個教訓,有一次暴風雪過後,祖父僱他清理被
積雪覆蓋的雜貨店,辛勞5小時後只得到極微薄的工資。

5. 小錢能省則省:節儉是一種美德,在事業的經營上更是如此,因此要設法堵住每
一個可能造成浪費的細微環節。在他收購的企業當中,有一個老板連買廁紙時都要算張數
是否短少。

6. 設定借款上限:依賴刷卡、借貸過活不會讓你變有錢。他從未大手筆舉債投資,
購屋主要用現金。看到許多債務人的痛苦下場,他建議有負債者趕快跟債主洽談還款計畫
,還清負債之後趕快存錢來投資。

7. 必須堅持到底:要打敗領先的對手,你要持之以恆,善用技巧和策略。巴菲特
1983年收購Nebraska Furniture Mart,就是看上原經營當舖的創辦人Rose Blumkin洽談
進貨時殺價不手軟,堅守底線,採取薄利多銷策略賺大錢。

8. 懂得適時放棄:巴菲特10幾歲時在田徑場上跟人打賭,看誰跑得快,第1次輸的
時候很不甘心,為贏回賭注,他再次打賭比誰跑得快,結果又輸了,1星期的所得幾乎賠
光,他痛定思痛,決定放棄,避免擴大損失。

9. 做好風險評估:當你在工作或投資、事業碰到新狀況,必須有所取捨時,不要逃
避或拖延,深入設想可能的最好和最壞狀況,靜下心來仔細評估其利害得失,這樣才能幫
自己做出最棒的抉擇。

10. 了解成功真諦:巴菲特家財萬貫,但早已決定捐出大部分財產做公益,錢財不是他
評量成功的指標。78歲的他說:「在你想要爭取的人當中,有多少會真正打從心底愛你?
」這才是衡量成功的終極指標。

==

巴菲特不為人知的一面

‧富比世 2008/10/22
在動盪的金融危機時期,《滾雪球:華倫‧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The Snowball:
Warren Buffett and the Business of Life) 是一本必讀之書。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前資深保險分析師 Alice Schroeder 為這位全球最精明的投資者撰寫了這一富
有思想性的私人傳記。

【富比世/Robert Lenzner】

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富比世/提供

在動盪的金融危機時期,《滾雪球:華倫‧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The Snowball:
Warren Buffett and the Business of Life) 是一本必讀之書。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前資深保險分析師 Alice Schroeder 為這位全球最精明的投資者撰寫了這一富
有思想性的私人傳記。

在當前的恐慌時期,巴菲特的表現已經顯示出他將成為一個 J.P. Morgan 式的人物,他
使用波克夏-哈薩威公司 (Berkshire Hathaway) 庫存的數十億美元資金向高盛
(Goldman Sachs) 和通用電氣 (General Electric) 伸出援手,使之免於潛在的破產。
許多人認為。美國財政部應該在其剛剛實施的7,000億美元金融救援計畫中,效仿巴菲特
在高盛和通用電氣的投資模式(高收益優先股和權證購買普通股)。當然,巴菲特在價值
投資以及他半個世紀以來成功幫助他人及自身實現財富增值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正是美
國現在可以使用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與過去幾年裏一直支配華爾街的賭場氛圍截然不同。

用 Schroeder 尖刻的話講,這位現年78歲的奧馬哈先知 (Oracle of Omaha) 代表著「冷
靜思考和高標準對胡說、愚蠢和荒唐所取得的勝利。」據說,巴菲特將當今的危機看作是
一場災難,它需要的遠不止是政府欠完善的干預,這種干預似乎未能將資金送往該國急需
資金的地方。我確信精明的巴菲特會覺得這一災難是由「胡說、愚蠢和荒唐」以及那些想
要在短期獲得巨額財富的無賴導致的。他們是缺乏耐心的價值投資者,他們現在將整個國
家置於危險境地,而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哪個投資者能夠阻止個人以及所有銀行遭受巨額損
失。

透過與巴菲特相處300小時、瞭解有關他的獨家報導、採訪其家人以及密友,Schroeder
獲得了有關這一投資天才的鮮為人知的故事、缺點以及其他資訊。它的亮點在於巴菲特的
觀點幾乎遍佈每一頁,以其特有而專業的視角坦率而大膽地描述他對所有事物的獨到見解。

這是巴菲特對他的亡妻 Susie 在他生命中所扮演重要角色的描述,在最後25年裏,二人
已經分居。「我像發了瘋似的需要她,」他說。「工作中我是快樂的,但我內心卻感到悲
涼。她無疑拯救了我的生命。她令我重新振作。是她塑造了我。這完全就好像父母對孩子
那種無條件的愛。」甚至在認識 Susie 之前,巴菲特毫無自信,甚至不敢站起身在公開
場合發言。他參加了卡內基 (Dale Carnegie) 的課程,希望至少在外表上看起來顯得自
信,哪怕內心並非如此。

這種敏感與作者相信巴菲特從7歲起就夢想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令人
難以置信的是,巴菲特在7歲時就已經開始閱讀有關債券市場的書籍,他還收集了大量瓶
蓋,並把這些瓶蓋數了一遍又一遍。6歲時,他在奧馬哈居住的街區用一個綠色的小盤子
向鄰居兜售口香糖,那是他的第一樁生意。每包口香糖他能賺2美分。隨後,他將一箱箱
可口可樂 (Coca-Cola) 拆開,在夏日的夜晚挨家挨戶販賣。這些小生意就好像「一個財
富雪球中最初的幾片雪花」,Schroeder 寫道。因此就有了書名——《滾雪球》。

而後,巴菲特開始逐漸明白利滾利這一概念。在思忖體重計的價值時,巴菲特告訴作者:
「體重計很容易理解。我買一個體重計,並用利潤買更多體重計。不久我就會擁有20台體
重計,並且每個人每天都將稱重50次。我想——財富也是如此。利潤的累加——還有什麼
比這更加美妙的事呢?」 21歲時,這個自稱聰明的年輕人做了其他任何人都沒有做過的
事。實際上,我非常肯定這一點。「我一頁一頁地仔細翻看穆迪 (Moody's) 手冊。將一
萬頁的穆迪工業、運輸、銀行與金融手冊翻看了兩遍。每一家企業我都沒有放過——雖然
有些公司我只是一掃而過。」

毫無疑問,巴菲特是我們見過的最偉大的投資家。他對資訊有著永不滿足的渴求;他竭盡
全力做出正確的決定,積累財富;他本質正直誠實;同時他也具有真正的幽默感,令人愉
快,並使人消除戒備。Schroeder 寫道,巴菲特成功的關鍵在於「比其他人擁有更多資訊
——然後正確地分析,合理地運用」。

在《滾雪球》(Random House 出版,定價:35.00美元,979頁)中,巴菲特明確同意
Schroeder 在書中描述他在商業角逐中殘酷無情的一面。例如,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波克
夏-哈薩威以近乎拱手相讓的價格被巴菲特接手時,巴菲特「從過去曾是他合作夥伴的賣
家手中購買股份,雖然完全合法,但卻並不是十分光明正大的行為」,Schroeder 寫道。
回顧過去,許多人因出售股票給巴菲特而錯失了賺得大筆財富的機會,那些未曾出售股票
的人如今可以證明這一點。

這本書也存在一點不足,那就是很難追蹤巴菲特40多年來的投資經歷,以從中獲知他得以
成為全美首富的秘訣。Schroeder 應該增加一個圖表,讓讀者瞭解巴菲特聚斂財富的過程
,並突出強調重要的轉捩點。

《滾雪球》的可貴之處在於巴菲特希望能將他所有的弱點公諸於世。也就是所有關於他的
傳記文章都必須忠於事實。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巴菲特無法面對任何人患上重病,有些時候,他甚至無法在密友的葬
禮上發言,因為他無法克服失去親近的人所帶來的痛苦和對死亡的恐懼。這位世界首富有
著令人意想不到的弱點。

巴菲特一直是個「吝嗇鬼」,並沒有為他的妻兒或慈善機構提供很多錢。直到 Susie 去
世後,他才決定將大筆財富捐給蓋茲基金會 (Gates Foundation)(他和蓋茲{Bill
Gates}的友誼已成為一段佳話)和子女們的基金會。

書中還講述了他和華盛頓郵報 (Washington Post) 發行商 Kay Graham 之間的關係,甚
至早在他的前妻 Susie 與她的網球教練男友一起動身前往加州之前,他就在華盛頓社交
圈大肆炫耀他與 Kay Graham 的戀情。瞭解巴菲特如何能夠體恤支持比他年長16歲的
Graham 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而他正是從 Susie 那裏學會這一點的。這遠比他對一家以
低於實際價值的價格賤賣且不被看好的公司所做的另一項投資更有教育意義。而當他的姐
姐 Doris 因做了不明智的市場投機而傾家蕩產時,他也不願解囊相助,而是說服他父親
的信託經理為他的姐姐提供資金——不管怎樣她最終獲得了資助。

這就是多面的巴菲特,他能夠以耐心而又絕對理性的方式投資,充分利用他人遭受的災難
,等待時機隨時投入手頭的大量資金——幾乎沒有成本的累計保費,這正是數十年來巴菲
特致富的秘密武器。

Schroeder 稱巴菲特很樂意告訴我們投資和生活的價值,他以出書的形式公開了自己的生
活,讓我們從中學會了很多東西。不妨讀一下《滾雪球》,你將受益匪淺。

原文:Forbes.com All You Never Knew About Buffett

==

巴菲特新書 抖出一段情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二十八日電】 2008.09.29 03:28 am


「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傳記《滾雪球》29日開賣,可望成為今年最暢銷的商業書籍。他給
的致富秘訣與微軟創辦人蓋茲是同樣的兩個字:專注。

巴菲特的忠告之一是趁早立志投資,他自己在七歲時就希望耶誕老公公送給他債券投資書
,十歲要求參觀紐約證交所當做生日禮物,35歲立志成為百萬富翁。

書中的巴菲特以賺錢為第一要務,年輕時埋首工作使他的首任妻子蘇珊有如「單親媽媽」。

這種專注能力是他致富的關鍵,巴菲特說:「卓越的代價就是集中力。」但這也使得蘇珊
在1977年離家,成為巴菲特「一生犯過最大的錯誤」。巴菲特說,這件事完全可以避免,
95%是他的錯。

巴菲特的投資路上有多位良師,「價值投資大師」葛拉罕(Benjamin Graham)是他就讀
哥倫比亞大學時的老師。蘇珊教導巴菲特與人相處,而華盛頓郵報老闆葛蘭姆(Kay
Graham)則帶領巴菲特進入華府的政治圈。

葛蘭姆教會巴菲特,社交圈不只有櫻桃可口可樂與巧克力碎片冰淇淋,不過這位當時59歲
的寡婦公開向46歲的巴菲特示愛,也是使蘇珊離開巴菲特的原因之一。

根據紐約每日新聞報報導的書中內容,巴菲特與葛蘭姆經常一起「商務旅行」,或一起在
馬莎葡萄園裡消磨時間。

書中描寫,葛蘭姆女士毫不掩飾對巴菲特的愛意,在派對上公然把家門鑰匙扔給巴菲特。
蘇珊非常憤怒,可是後來允許葛蘭姆與她老公約會。

這本由前摩根士丹利保險分析師史洛德執筆的書,不是第一本巴菲特傳記,卻是巴菲特首
次與人合作撰寫的傳記。976頁的份量堪稱是今年「重量級」的商業書。

這本書也一路追蹤至近年的次級房貸災情,包括貝爾斯登公司的倒台。巴菲特對史洛德說,
假如美國政府能夠對市場挹注巨量的流動性,整件事情可在資產化為一片烏有中落幕。


但是通膨問題可能因此嚴重惡化,美國經濟會進入長期的嚴重衰退。由於巴老長期以來很
能掌握趨勢,如此悲觀的看法十分不祥。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麥克風選股法使用教學

d神語錄

期貨天王張松允訪談筆記 1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