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1990的文章

業務員的專業

圖片
對於股票、基金、保險等金融商品缺乏知識的大眾,在看到西裝筆挺的理財專員時,多半會認為他們對於金融商品具有高度的專業知識,因此應該要相信他們的專業,根據他們的推薦去購買金融商品?理財專員的確需要相當的專業,但專業的部份不在於產品知識,而是銷售技巧。幾乎所有的理財專員都需要承擔業績壓力, 尤其是新推出的商品,即使理專知道某項商品其背後隱藏了巨大的風險,但為了能讓這些商品賣出去,隱瞞會是非常普遍的作法。 2008年的連動債風暴即是一個經典的例子,理專在推銷這些商品的時候,只會強調年報酬率遠高於定存,但對其下檔風險卻絕口不提,或者用發生風險極低來輕描淡寫的帶過,許多人也因聽信理專的推薦,結果把終身的積蓄都賠上去,根據商業週刊在當年做的民意調查顯示,有三成五的民眾,根本搞不清楚自己買的基金、連動債、與保單的內容是什麼。類似的案例還有把長年期壽險包裝成高利定存,等到投資人想要贖回的時候,才發現資金被鎖死,提早贖回得打很多折。 理論上理專應該和客戶維繫長期的關係,著眼點也應該放在客戶的長期績效上。但要成為高薪業務員,手續費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會讓理專有幾種傾向:讓客戶短線進出、以及無視客戶的性質,單純銷售佣金最高或最好賣的商品。很多理專會鼓吹固定比例停利的觀念,其目的就是讓客戶不斷的在各種標的之間轉換,以賺取手續費,但這種方式對長期績效有明顯的負面效果。追逐熱門的資產類別,在長期更是保證讓績效低於平均的方法之一,但又有多少理專願意拿自己的業績當代價,去阻止客戶購買此類商品? 延伸閱讀: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

致富聖杯

圖片
不了解市場的人,會去找理財專員尋求諮詢;對市場一知半解的人,則會熱衷於追求近乎必勝的交易法則,即所謂的「聖杯」。但所有有志於交易的人,最好都認知到以下這點:擁有真正秘方的人,通常不會笨到把他們的方法洩漏出去,因為任何有效的法則,若被太多人知道,其秘方必將失效。會對你銷售「聖杯」的人,多半無法擊敗市場,而是對你手上的錢有興趣。 這類推銷員多半有一種共同點,他們發現向群眾推銷他們的商品,比自己去運用這些商品更能夠獲利。就跟理財專員的例子一樣,由於一般大眾容易受騙,因此只要經過簡單的包裝,這類推銷員很容易把自己神格化。很多賣聖杯的人會聲稱自己是出來造福大眾,但很有趣的是,這些聖杯通常所費不貲。在面對販賣聖杯的人時,只要問自己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如果那個方法真的那麼厲害,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大賺數倍,甚至數十倍,為什麼他還需要我的錢呢?」 這些「聖杯」通常都包裝在黑盒子當中,你無法知道其內在的運作原則為何,使用者只能無條件的去跟隨它,幾乎所有的推銷員都會暗示,如果遵照其操作建議,便可以從交易中獲得鉅額的利潤。接下來,我想說一個故事,如果和現實有所雷同,純屬巧合。 穩賺師與真行賺錢學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正生廣播電台的「賺錢我最行」節目。我是節目主持人穩賺師,大家叫我老師就可以了。每次股災的時候,老師在電視上看到號子裡的散戶愁容滿面,心中就為他們感到非常的不捨,希望他們能夠從市場上的輸家變成贏家,於是苦心鑽研,發明了獨一無二操盤線與真行賺錢學,幫助投資人研判趨勢,這套操盤線與賺錢學,已經經過10年的考驗,幫助了無數的投資人,讓他們變成千萬富翁。 光說或許各位還不相信,讓我們看一下實例,時光回到2007年,如果你想在4年內把10萬變成1000萬,應該怎麼做呢?一般的散戶都是追高殺低,因此才成為輸家。但學了真行賺錢學,賺大錢其實一點都不難,只要選到飆股,底部進場,大波段操作,從頭抱到尾,大家都可以大賺一百倍,請看下面的範例: 1. 07年3月以15元買進8069元太,8月以60元賣出,30萬變120萬 2. 08年1月以50元買進2015豐興,6月以100元賣出,120萬變240萬 3. 在9月以60元買進3083網龍,09年8月以420元賣出,240萬變1680萬 4. 10年2月以12元買進2618長榮航,9月以24元賣出,168

破產過才算投機家?

圖片
史上幾位傳奇的投機客:德國的科斯托蘭尼、美國的傑西李佛摩、和日本的是川銀藏,都經歷過數次的破產,科斯托蘭尼甚至還說過:「一名證券投機家如果一生沒有至少破產二次,就稱不上投機家。」但這三位名人當中,只有科斯托蘭尼一人能夠安享晚年;傑西李佛摩在大崩盤時放空,連美國政府都不得不跟他低頭,請求他回補,但他一生大起大落,破產了四次,最後在飯店裡舉槍自盡;是川銀藏在1982年大賺200億日圓,成為日本當年繳稅最多的人,身故後卻只留下數十億日圓的債務。 這些傳奇投資客能夠在市場上賺入大筆財富,除了敏銳的市場感覺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槓桿與重押,他們在發現機會時,都會大量的舉債投機來擴大獲利,準確的眼光讓他們能夠以超常的速度的累積財富。但槓桿是把兩面刃,成功看對時獲利飛快,失敗時的下場就是大賠甚至破產。唯一想透這點的似乎只有科斯托蘭尼,而他給投資人的另外一個忠告是:「不要借錢買股票。」只要能做到這點,交易破產這件事就幾乎與你無關。 理財雜誌很喜歡專訪那些下大注重押,然後一夕致富的「傳奇」,同時宣傳他們選到這些神奇飆股的方法。但這些傳奇的背後,多半都有破產的歷史,他們的大賺與大賠,其實都是因為同一個原因。若這些傳奇不改初衷,依然執迷於重押,未來仍然能夠持盈保泰,脫離「大賺、大爆炸、東山再起」循環的究竟有多少?

穩定獲利,保證毀滅

圖片
「黑天鵝效應」書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隻每天有人餵食的火雞。人們每一次餵食,都讓這隻火雞確信,每天有個友善的人類,「為了牠的最大利益」(套用政治人物的慣用語),而來餵牠,這是牠生活中的普遍法則。這個友善的人類持續餵牠,火雞由過去經驗得到的結論是:人類非常友善,且可依靠。一直到在感恩節之前的一個星期三下午,某件預想不到的事發生在牠的身上,友善的人類竟然把牠宰了。 故事中的火雞從過去的事件中,能知道明天會發生甚麼事嗎?火雞對人類的信心,隨著友善餵食次數的增加而增加,當宰殺之日越來越逼近的同時,牠的安全感卻越來越高;火雞從過去的經驗中,根本無法預知被當成大餐這件事,等到發現時已經一命嗚呼了。 聽完火雞的故事,我們再來談談關於市場上一些號稱能夠「穩定獲利」的法門,其中最常見的大概就是去當極價外選擇權的賣方,每當指數陷入長期的盤整,就會有人跑出來鼓吹這種方法,號稱一個月平均可以穩穩賺個5-10%,一年下來就可翻倍。他們的理論是這樣的:選擇權的買賣雙方,就像是賭場裡的賭客與莊家,買方是賭客,在賭局當中是「下注」的一方;賣方是莊家,在賭局中是「收取賭金」的一方。由於賭場莊家的勝率較大,那麼站在賣方,長期下來就會是贏家。 這個理論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其實和那些連動債一樣,是經過包裝的毒藥,回頭看看2004年的3月22與23日,台指史無前例的連跌兩根停板,那些價外選擇權大漲數十倍的比比皆是,那些使用賣方策略,在幾年內都能持續每月賺5-10%的人,在短短兩天內就會賠光過去所有累積的資產。如果賣put不行,那麼賣call呢?2009年的4月30日,極端的行情再度出現,同樣的兩根漲停板,也同樣造就了許多長期穩定獲利,卻在兩天內輸光的莊家。 金融領域有許多人喜歡把自己當成火雞,記者和分析師應該是最喜歡當火雞的族群之一,連帶的許多投資人也不自覺的成了火雞。但真正重要的是:怎麼讓自己不要當火雞。

如何成為贏家

圖片
大家進入市場的目的都是要賺錢,但是請不要忘記市場上的八二法則:八成的人賠錢,兩成的人賺錢,券商裡針對交易散戶的統計甚至更悲觀。要記住,想成為少數的贏家,絕對不是照著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法則行動,就可以辦到的。我想給投資人幾個建議: 1. 不要被騙: 市場上有很多招搖撞騙的人,宣傳離譜績效的那種很容易辨認,但有些則經過巧妙的包裝,需要花點功夫才能發現是真金還是假貨。而會被騙的人可以簡單分成兩種,第一種是貪,因為人性中的貪念,想要輕鬆的不勞而獲,這種心態就讓那些「大師」有了趁虛而入的空間,也讓各種合法非法的詐騙集團永遠不會絕跡。 第二種則是盲從,這些人缺乏自己的判斷能力,習於聽其他人的意見來做決策,那些聽小道消息,淪為被出貨對象的人、被不肖保險業務員騙去買了幾百萬的高息「定存」,最後是才發現是保單,要提早贖回得打很多折的人、以及聽信理專去短線操作基金,不斷貢獻高額手續費的人,都是盲從者的代表。 市場上或許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聖杯,但一個有效的方法只要被越多人發現,失效的速度就越快,要讓一個方法持續有效,那麼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許多人企圖快速致富,於是花錢去購買「聖杯」,這些聖杯可能是投顧老師的分析,也有可能是某套神奇的系統。 但這些人花錢買到的,其實只是希望。如果一個人追求的只是快速致富,而不是在市場裡長期獲利的話,每星期花50元去買張樂透的代價會比較低。操作賠錢還可以安慰自己是繳學費,但要是真的花了錢,卻只得到一堆錯誤資訊,就很不值得了。千金難買早知道,很多錯一旦犯了就很難挽回,因此在下任何決定前一定要多方求證,懷疑你聽到的一切資訊,這就是進入市場後的第一守則。 2. 過濾資訊: 市場上關於投資的理論繁如星海,隨便找家書店就是上百本,但是裡面的理論卻經常彼此矛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我的意見很簡單:對沒有自己驗證過,或無法驗證的資訊保守。K線戰法、M頭W底、頭肩、旗型、三角,這些型態大家都朗朗上口,但有幾個人真的去驗證過那些K線與型態的有效性?我可以很直接的說,理財雜誌裡寫的大部分方法,例如看5日、10日線的黃金與死亡交叉,來交易市場上大部分的股票,實際績效會相當難看。再由籌碼面來說,那些受到操縱的小型股,主力或許有能力操縱短期的價格型態,目的則是讓大家蜂擁追進,再停損出場,但即使知道如此,為什麼看到那些型態時,仍有許多人忍不住要跳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