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開講─人生財富最重要的六堂課(一)

投資

華倫‧巴菲特的投資原則,他自己說是「簡單、老式、幾乎沒有原則可言」。巴菲特許多原則來自他的個性,其他則是從老師與經驗中學習。跟所有的好學生一樣,他將所受的訓練當做基礎,堆砌出比他最好的老師還要高的磚牆。

有一套哲學

「規則一:決不虧錢。規則二:決不忘記規則一。」

「多年來,許多非常聰明的人終於學到的一點是,一長串數字乘以一個零,還是等於零。」

巴菲特一再回歸到葛拉漢:

「我認為是有三個基本概念,構成智慧的基礎架構,合理運用這三個概念在股票上,對你才會有幫助。這三個基本概念既不複雜,也不需要數學天賦或是任何才能。﹝葛拉漢﹞說你應該將股票當做企業的一小部分,將﹝市場﹞波動視為你的朋友而不是敵人,從愚行中獲利,而不要參與愚行。在《智慧型投資人》(TheIntelligent Investor)最後一章,葛拉漢說投資最重要的四個字是「安全邊際」(margin ofsafety)。我認為這些概念,即使到今天已經有一百年,仍然是理想投資的三個基礎。」

巴菲特將葛拉漢的話概述如下:

「適當的性格加上適當的智慧架構,你就會有合理的行為。」

巴菲特不擔心他的原則了無新意:

「如果原則會過時,那就不是原則。」

認識敵人:通貨膨脹

「只要簡單計算一下,就可以知道通貨膨脹比立法機關所通過的任何稅收更可怕。通貨膨脹損耗資本的能力實在難以置信。假設一位寡婦靠銀行存款年利率百分之五過活,如果一年的通貨膨脹率為百分之五,即使不必繳納所得稅,也跟通貨膨脹率為零,卻要繳納百分之百的所得稅一樣。她的所得都被「課稅」,等於沒有真正的收入,她的任何開銷都是吃老本。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所得稅,她可能會覺得太過分了,但是她可能沒有發覺,百分之五的通貨膨脹率對她經濟上的影響就等於是課徴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所得稅。」

「如果你覺得在股市進出,獲利可以擊敗通貨膨脹率,那麼我願意當你的經紀人,但不是你的夥伴。」

即使在通貨膨脹率高的年代,巴菲特還是持有股票,他解釋說:

「部分原因是習慣使然,部分原因則是股票代表企業,而擁有企業要比擁有黃金或土地更有趣。此外,在通貨膨脹的年代,如果你能以適當的價格購買股票,至少股票可能還是最好的選擇。」

對於如何控制通貨膨脹,巴菲特有一些概念:

「我有個非常容易的方法,可以消除或是降低通貨膨脹。如果憲法修正案規定,消費物價指數漲幅超過百分之三的年度,該年度的眾議員或參議員都喪失競選連任的資格。」

經驗顯現

巴菲特十九歲時,是內布拉斯加大學四年級生,讀到葛拉漢經典名著《智慧型投資人》。他將這經驗比作「保羅前往大馬士革路上的經歷」,也學到「以四十分買一元」的哲學。巴菲特說他閱讀這本書之前:

「我漫無邊際到處收集各種曲線圖,閱讀所有的技術分析,打聽內幕消息。然後我看到葛拉漢的《智慧型投資人》,這才豁然開朗,就像是看到光明。」

「我並不想讓人家覺得我像是宗教狂,但是這真的讓我很狂熱。」

「在這之前,我是用膽量進行投資,而不是用頭腦。」

班傑明‧葛拉漢

華倫‧巴菲特最初認識葛拉漢,是因為讀了他的書《智慧型投資人》。一九五○年,巴菲特就讀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終於跟他心目中的英雄見面。巴菲特說:「除了父親之外,葛拉漢對我事業生涯的影響比任何人都大。」
他解釋說,葛拉漢對於投資智慧挑戰的興趣更甚於賺錢。除了這點之外,再加上好奇心強、慷慨、以及非常有幽默感,這就葛拉漢與眾不同的地方。

葛拉漢與巴菲特有很多地方類似。葛拉漢能言善辯,充滿機智,交友廣泛。他們主要的相似之處,就是對於大筆金錢漫不在乎,對我們其他人而言,這是很奇特的。巴菲特進入葛拉漢的公司沒多久,葛拉漢就告訴他:「對你我來說,金錢不會造成任何差別,我們不會改變,只有我們的妻子生活會更好。」
一九五一年,巴菲特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葛拉漢建議他延後再做投資,等到過熱的市場得到休息。那一年,道瓊工業指數高達250。道瓊工業指數從一開始到那一年,每年都在200以下。

巴菲特說:「當時我有一萬美元左右,如果我接受這建議,很可能還是有一萬美元。」
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建議,因為葛拉漢一向反對所謂市場時機。葛拉漢於一九五六年退休,顯然對工作感到厭倦,而且對於股票不再有興趣。
附註:巴菲特最後比葛拉漢有錢。一九七六年,葛拉漢逝世,享年八十二歲,留下的資產大約三百萬美元。

「﹝葛拉漢﹞談的不是傑出的投資,也不是流行或時尚的投資。他講的是穩當的投資,我認為穩當的投資可以讓你非常有錢,如果你不是急著要賺大錢的話。何況這方法絕對不會讓你慘賠,這就更好了。」

「許多人知道葛拉漢,但是追隨他的人很少,這讓我們感到困惑。我們自由自在談我們的原則,並且在年度報告中高談闊論。這些原則很容易學習,應該很容易追隨。但是大家只想知道的是:『你今天買什麼股票?』我們就跟葛拉漢一樣,大家都知道我們,但是很少追隨我們。」

「大多數人發現優良的投資標的,就會謹慎地閉口不談,自己進貨完畢之後,就開始大聲宣揚。但是葛拉漢不同,他在哥倫比亞大學與紐約財務學院(NewYork institute ofFinance)授課,都是用現有的案例教學,別人認為是秘密的東西,他非常願意跟他人分享。這是最慷慨的行為,因為你教給別人的東西,實際上會傷害到自己的商業利益,我看到的葛拉漢就是這樣。」

巴菲特笑著又說:「葛拉漢這一部分,我就沒有發揚光大。」

附註:巴菲特從不說出他所買的股票,除非證券交易委員會有此要求,或是後來要向投資人解釋波克夏哈薩威的績效,他才說出來。一般而言,六億美元以下的投資,波克夏並不需要公布。

以下是葛拉漢對於投資與市場典型的意見:

「帕斯卡(Pascal)有句名言:『心中有為人所不了解的理由』,『心中』可以換成『華爾街』。」

不過,葛拉漢就跟巴菲特一樣,天生喜愛計算數字。對於那些太過於倚賴圖表或方程式的投資人,他提出警告說:

「即使購買股票的基本動機只是想要投機賺錢,人性都會想要用理性與善意來隱藏這醜陋的衝動。」

葛拉漢經常提醒投資人,他們擁有所投資的公司,身為企業所有人,不要讓管理者欺負:

「關於愛抱怨的股東,我要說句話。依我的淺見,股東光是抱怨是不夠的。華爾街最大的麻煩之一,就是無法分辨麻煩製造者或是「罷工請求者」,股東有合理合法的抱怨,管理階層與其他相關人士應該重視。」

儘管巴菲特非常推崇葛拉漢,還是有幾點跟葛拉漢作風不同:

「葛拉漢注意股票交易各方面的數字,我是注重未來現金收益的數字。我想最後一次採用葛拉漢的方式做交易,應該是一九七三年或一九七四年,那時候以這種方式還很容易操作。」

「比起二十年前,我現在願意多付一點錢,買一家好公司與好的經理人。葛拉漢則是只看統計數字而已,我越來越注重看不見的東西。」

已故的威廉‧瑞恩(William Ruane),是紅杉基金(Sequoia Fund)創辦人,參加葛拉漢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研討會時認識巴菲特。瑞恩說,葛拉漢加上巴菲特,共同描繪出如何投資的完整概念:

「葛拉漢寫出公認的投資聖經,華倫的思想則是更新聖經,等於是寫出投資的新約聖經。」

葛拉漢晚年告訴巴菲特,他每天都希望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有創意的事、以及慷慨的事」。葛拉漢說,通常在早餐之前他就完成第一項。
葛拉漢七十幾歲時,於聖地牙哥的醫院臥病在床,要求巴菲特幫他修訂新版的《智慧型投資人》。巴菲特同意,但是後來葛拉漢身體復原,就自己完成修訂改版。葛拉漢似乎不喜歡巴菲特提出的修改內容,到底改了什麼?不多,巴菲特說:

「我想多談一點通貨膨脹,以及投資人如何分析企業。但是我完全沒有更動十誡。」

幾十年前,大學的課程很少提到葛拉漢的理論,巴菲特說這是因為:

「難度不夠,所以老師教一些比較困難但是沒有用的東西。商學院重視複雜的行為,但是簡單的行為往往比較有效果。」
不過,巴菲特成功之後,知名度大增,哥倫比亞大學、史丹佛大學、以及其他商學院,在他們的課程中也納入葛拉漢的學說。
巴菲特現在聽到全世界的投資人稱讚葛拉漢,巴菲特說:「他是許多人的指北針。」
葛拉漢對於巴菲特有何意見?葛拉漢跟加州戴爾瑪(Del Mar)的投資人查理‧布蘭徳斯(Charles Brandes)說:「華倫做得很棒。」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麥克風選股法使用教學

d神語錄

期貨天王張松允訪談筆記 1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