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開講─人生財富最重要的六堂課(五)
可能的話就套利
巴菲特投資的方法,簡單說,可以分成三大項:
1. 一般投資。 價值被低估的好股票,相當安全。
2. 控制投資。 波克夏公司能夠控制利益或是完全擁有的公司。有些案例,像是波克夏哈薩威與蓋可最早擁有的公司,巴菲特逐漸的將這些公司從一般投資轉變成完全擁有。
3. 套利或是特殊狀況。 因為併購、收購、組織重組、清算、錯估匯率或商品市場等,所出現的機會。
有一次在商業研討會上,巴菲特說:「因為今天晚上我母親不在這裡,我甚至要對各位承認,我以前做過套利。」巴菲特在葛拉漢紐曼公司時學會套利,簡單說,套利就是在一個市場以低價買進,在另一個市場以高價賣出。當一家公司宣稱要以比現在市場價格較高的價格收購另一家公司,巴菲特就進行套利:
「一旦有人宣布,我們就尋找套利的交易。我們看他們的宣布的內容,我們認為值不值得,必須付出什麼,多久可以進場。我們計算完成收購的可能性。主要是計算,﹝公司﹞的名稱為何沒有什麼差別。」
一九九八年,巴菲特宣布波克夏已經收購一億二千九百七十萬盎斯的白銀,相當於全世界地表上存量的百分之三十。巴菲特從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五日開始買進,當天白銀期貨合約是每盎司4.32美元,是六百五十年來最低價。波克夏的白銀總共花了他六億五千萬美元。一九九八年二月,他宣布購買白銀時,他的投資已經增長到八億五千萬美元。
自從一九八○年漢特(Hunt)兄弟企圖壟斷白銀市場以來,這是單一地點存量最高的一次。儘管巴菲特貯藏的白銀數量驚人,不過只佔波克夏資本的百分之二。
巴菲特第一次對白銀有興趣是在一九六○年代,當時美國政府即將停止用白銀作為發行貨幣的準備。雖然他後來沒有買白銀,但是他一直注意白銀的基本走勢。由於使用者的需求超過礦場開挖與回收的產量,銀塊的存量快速減少,巴菲特與孟格認為供需均衡會重新調整,銀價也會上漲。
供需均衡花了許多時間才找到平衡點。在二○○○年股東會上,孟格解釋說:「走勢相當疲軟。」不過,銀價緩慢回升,二○○五年每盎司8.83美元,二○○七年二月每盎司13.73美元。九年之間,巴菲特的白銀漲了三倍,價值將近十三億美元。
要有耐心
「投資沒有所謂的『喊好球』(called strike)。你站在打擊區,投手投出正中好球。如果是通用汽車一股四十七元,你不知道通用汽車四十七元是否可以出擊,你放走這個機會,沒有人會喊這是好球。只有你揮棒落空,才會被主審叫好球。」
在另一個場合,巴菲特說:
「球還在投手手套中,我絕對不會去揮棒。」
「當機會來臨時,你就要去做。有時候我點子源源不絕,有時候絞盡腦汁一無所有。如果我下星期有個點子,我就會去做。如果沒有點子,就什麼也不做。」
「在一個郵件可能延遲三個星期的地方,你可能做出很好的投資。」
為自己著想
孟格說巴菲特來自奧瑪哈,具有開拓者充滿自信的態度,孟格說:「巴菲特認為,成功的投資從本質上來說天生是獨立的。」
巴菲特對於經紀人的建議是否在意?
「千萬別問理髮師,你是否應該理髮了。」
至於股票市場的預測者:
「預測通常告訴我們誰是預測者,而沒有說未來會怎樣。」
經常有人邀請巴菲特投資他們的點子,他總是說:
「我出點子,你出錢,那我們就可以合作。」
巴菲特與孟格組成二人委員會,有時候,甚至孟格也顯得像是外人:
「我認為的團隊決策,就是我看著鏡子。」
「如果﹝前任﹞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私下告訴我,未來二年他的金融政策如何,我也不會改變我做的事情。」
尤其是不要聽電腦:
「設計出越多的工具,演奏者就必須更加聰明。」
「你必須為自己著想。有些人智商很高,卻不用頭腦去思考,只知模仿,這令我很訝異。我從來不會將好點子告訴其他人。」
有正確的工具
巴菲特給投資散戶的建議是:
「你應該要知道企業是如何經營,也要了解商業會計的表達方式,對於投資對象要有點熱情,要有良好個性,這可能比智商還要重要。這些特質讓你能夠獨立思考,避免盲目跟隨群眾,有時候群眾激情往往影響投資市場。」
了解會計的基本概念,這是一種自衛的型態:
「經理人想要對你隱瞞事實,他可以做得不會違反會計原則。經理人想要玩弄花樣,至少在某些行業可以做得不會違反會計原則。如果你無法分辨差異,你就不應該從事選股這一行。」
小心華爾街
「乘坐勞斯萊斯汽車的人向搭乘地下鐵的人請教,這種事只有在華爾街才會發生。」
「其他領域的全職專家,譬如說牙醫師,一般人可以從他們得到許多幫助。但是總體來說,民眾從專業理財經理人得不到什麼幫助。」
「華爾街喜歡將瘋狂的金錢遊戲說成是對社會有幫助的巧妙活動,對於複雜的經濟有微調的功能。但是事實正好相反,短線交易往往就像是看不見的腳,暗中絆倒社會。」
選擇權交易是巴菲特喜愛的目標:
「我一直想像,有一艘船載著二十五名經紀人,船隻失事之後他們游上一座小島,沒有人會來救他們。我很好奇的是,面對經濟發展,為了提供最多的消耗品與娛樂,他們會不會指定二十人生產食衣住等物品,然後讓另外五人不斷從事這二十人未來產出的選擇權交易?」
「對華爾街許多人來說,企業與股票只是他們交易的原料而已。」
查理‧孟格說他同意凱恩斯的說法,認為投資管理是「卑微的職業」(low calling)。
「在實際經營企業與資金配置上,華倫跟我有點不同。凱恩斯為他的大學賺錢以及為國服務彌補他的『罪』。我做其他的活動來贖罪,而華倫以他的成功投資成為偉大的老師。我們年輕時沒有錢,有些人那時候就相信我們,我們都喜歡為這些人賺錢。」
只買你了解的股票
「投資必須要理性,如果你不了解,就不要投資。」
有人問巴菲特,如何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當做投資工具,他說這有雙重的風險:很少投資人真的了解衍生性金融商品,而且往往大量使用槓桿操作。
「茫然無知又借錢投資,結果可能很有趣。」
「我希望能夠解釋我所犯的錯誤。這表示我只做我完全了解的事。」
巴菲特有幾年投資貨幣賺了不少錢,這些遠期外匯契約,其實都是衍生性金融商品:
「你也許覺得好奇,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些風險高的投機?因為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就跟股票與債券一樣,有時候價值也被嚴重低估。」
巴菲特說他多年來很少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通常投資金額都很龐大。他親自管理這微妙複雜的投資,目前為止稅前利潤有好幾億美元。
波克夏擁有四百萬股的通用食品公司股票,一九八五年十月,通用食品公司賣給菲利普摩里斯(Philip Morris Co.),波克夏獲利三億三千二百萬美元。通用食品公司著名的品牌有Tang、Jell-O、Kool-Aid等,巴菲特說:
「我可以了解Kool-Aid。」
老狗搜尋新市場
對個股適用的,也適用於整個股市。不過,巴菲特改變了股市,他曾經說過:
「你在這文化中長大,要了解這文化的特性與複雜,卻有夠困難,更別提對其他文化的了解。不管怎樣,我們大部分的股東必須以美元付帳單。」
此外,美國證券市場很龐大:
「如果我無法在五兆美元的市場裡賺錢,就會開始想,也許我應該到幾千里外的地方,開始展現我的本質。」
巴菲特對於外國投資的態度逐漸軟化,部分是因為美國很少有吸引人的投資,不過也跟他對美國貿易失衡的觀點有關,他認為貿易失衡的負面影響最終會使美元走弱。
二○○二年,巴菲特買下美元兌其他貨幣的遠期外匯契約,價值一百一十億美元,結果賺了二十二億美元。不過,因為遠期外匯契約會計規定的關係,利潤分散在每季。巴菲特開始降低外匯的部位,轉而購買以各種外匯計價的證券,在其他國家也賺了不少利潤。到了二○○六年,由於利潤差價消失,他就退出直接做外匯的市場。
二○○二年,巴菲特到英國,他告訴《週日電訊報》(Sunday Telegraph),他在英國尋找「大筆交易」:
「我們在獵象…我們帶著獵象槍,而且裝滿子彈。」
他在英國收購的對象包括酒廠聯合多美(Allied Domecq PLC)、約克夏電廠(Yorkshire Electricity)、與特易購連鎖商店(Tesco)。他也買下韓國浦項鋼鐵廠(Posco)百分之四的股份,而且冷不防地收購幾家以色列科技公司。
二○○六年,巴菲特在股東年會上說,如果讓他重新開始,他會在全世界進行投資。
巴菲特投資的方法,簡單說,可以分成三大項:
1. 一般投資。 價值被低估的好股票,相當安全。
2. 控制投資。 波克夏公司能夠控制利益或是完全擁有的公司。有些案例,像是波克夏哈薩威與蓋可最早擁有的公司,巴菲特逐漸的將這些公司從一般投資轉變成完全擁有。
3. 套利或是特殊狀況。 因為併購、收購、組織重組、清算、錯估匯率或商品市場等,所出現的機會。
有一次在商業研討會上,巴菲特說:「因為今天晚上我母親不在這裡,我甚至要對各位承認,我以前做過套利。」巴菲特在葛拉漢紐曼公司時學會套利,簡單說,套利就是在一個市場以低價買進,在另一個市場以高價賣出。當一家公司宣稱要以比現在市場價格較高的價格收購另一家公司,巴菲特就進行套利:
「一旦有人宣布,我們就尋找套利的交易。我們看他們的宣布的內容,我們認為值不值得,必須付出什麼,多久可以進場。我們計算完成收購的可能性。主要是計算,﹝公司﹞的名稱為何沒有什麼差別。」
一九九八年,巴菲特宣布波克夏已經收購一億二千九百七十萬盎斯的白銀,相當於全世界地表上存量的百分之三十。巴菲特從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五日開始買進,當天白銀期貨合約是每盎司4.32美元,是六百五十年來最低價。波克夏的白銀總共花了他六億五千萬美元。一九九八年二月,他宣布購買白銀時,他的投資已經增長到八億五千萬美元。
自從一九八○年漢特(Hunt)兄弟企圖壟斷白銀市場以來,這是單一地點存量最高的一次。儘管巴菲特貯藏的白銀數量驚人,不過只佔波克夏資本的百分之二。
巴菲特第一次對白銀有興趣是在一九六○年代,當時美國政府即將停止用白銀作為發行貨幣的準備。雖然他後來沒有買白銀,但是他一直注意白銀的基本走勢。由於使用者的需求超過礦場開挖與回收的產量,銀塊的存量快速減少,巴菲特與孟格認為供需均衡會重新調整,銀價也會上漲。
供需均衡花了許多時間才找到平衡點。在二○○○年股東會上,孟格解釋說:「走勢相當疲軟。」不過,銀價緩慢回升,二○○五年每盎司8.83美元,二○○七年二月每盎司13.73美元。九年之間,巴菲特的白銀漲了三倍,價值將近十三億美元。
要有耐心
「投資沒有所謂的『喊好球』(called strike)。你站在打擊區,投手投出正中好球。如果是通用汽車一股四十七元,你不知道通用汽車四十七元是否可以出擊,你放走這個機會,沒有人會喊這是好球。只有你揮棒落空,才會被主審叫好球。」
在另一個場合,巴菲特說:
「球還在投手手套中,我絕對不會去揮棒。」
「當機會來臨時,你就要去做。有時候我點子源源不絕,有時候絞盡腦汁一無所有。如果我下星期有個點子,我就會去做。如果沒有點子,就什麼也不做。」
「在一個郵件可能延遲三個星期的地方,你可能做出很好的投資。」
為自己著想
孟格說巴菲特來自奧瑪哈,具有開拓者充滿自信的態度,孟格說:「巴菲特認為,成功的投資從本質上來說天生是獨立的。」
巴菲特對於經紀人的建議是否在意?
「千萬別問理髮師,你是否應該理髮了。」
至於股票市場的預測者:
「預測通常告訴我們誰是預測者,而沒有說未來會怎樣。」
經常有人邀請巴菲特投資他們的點子,他總是說:
「我出點子,你出錢,那我們就可以合作。」
巴菲特與孟格組成二人委員會,有時候,甚至孟格也顯得像是外人:
「我認為的團隊決策,就是我看著鏡子。」
「如果﹝前任﹞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私下告訴我,未來二年他的金融政策如何,我也不會改變我做的事情。」
尤其是不要聽電腦:
「設計出越多的工具,演奏者就必須更加聰明。」
「你必須為自己著想。有些人智商很高,卻不用頭腦去思考,只知模仿,這令我很訝異。我從來不會將好點子告訴其他人。」
有正確的工具
巴菲特給投資散戶的建議是:
「你應該要知道企業是如何經營,也要了解商業會計的表達方式,對於投資對象要有點熱情,要有良好個性,這可能比智商還要重要。這些特質讓你能夠獨立思考,避免盲目跟隨群眾,有時候群眾激情往往影響投資市場。」
了解會計的基本概念,這是一種自衛的型態:
「經理人想要對你隱瞞事實,他可以做得不會違反會計原則。經理人想要玩弄花樣,至少在某些行業可以做得不會違反會計原則。如果你無法分辨差異,你就不應該從事選股這一行。」
小心華爾街
「乘坐勞斯萊斯汽車的人向搭乘地下鐵的人請教,這種事只有在華爾街才會發生。」
「其他領域的全職專家,譬如說牙醫師,一般人可以從他們得到許多幫助。但是總體來說,民眾從專業理財經理人得不到什麼幫助。」
「華爾街喜歡將瘋狂的金錢遊戲說成是對社會有幫助的巧妙活動,對於複雜的經濟有微調的功能。但是事實正好相反,短線交易往往就像是看不見的腳,暗中絆倒社會。」
選擇權交易是巴菲特喜愛的目標:
「我一直想像,有一艘船載著二十五名經紀人,船隻失事之後他們游上一座小島,沒有人會來救他們。我很好奇的是,面對經濟發展,為了提供最多的消耗品與娛樂,他們會不會指定二十人生產食衣住等物品,然後讓另外五人不斷從事這二十人未來產出的選擇權交易?」
「對華爾街許多人來說,企業與股票只是他們交易的原料而已。」
查理‧孟格說他同意凱恩斯的說法,認為投資管理是「卑微的職業」(low calling)。
「在實際經營企業與資金配置上,華倫跟我有點不同。凱恩斯為他的大學賺錢以及為國服務彌補他的『罪』。我做其他的活動來贖罪,而華倫以他的成功投資成為偉大的老師。我們年輕時沒有錢,有些人那時候就相信我們,我們都喜歡為這些人賺錢。」
只買你了解的股票
「投資必須要理性,如果你不了解,就不要投資。」
有人問巴菲特,如何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當做投資工具,他說這有雙重的風險:很少投資人真的了解衍生性金融商品,而且往往大量使用槓桿操作。
「茫然無知又借錢投資,結果可能很有趣。」
「我希望能夠解釋我所犯的錯誤。這表示我只做我完全了解的事。」
巴菲特有幾年投資貨幣賺了不少錢,這些遠期外匯契約,其實都是衍生性金融商品:
「你也許覺得好奇,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些風險高的投機?因為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就跟股票與債券一樣,有時候價值也被嚴重低估。」
巴菲特說他多年來很少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通常投資金額都很龐大。他親自管理這微妙複雜的投資,目前為止稅前利潤有好幾億美元。
波克夏擁有四百萬股的通用食品公司股票,一九八五年十月,通用食品公司賣給菲利普摩里斯(Philip Morris Co.),波克夏獲利三億三千二百萬美元。通用食品公司著名的品牌有Tang、Jell-O、Kool-Aid等,巴菲特說:
「我可以了解Kool-Aid。」
老狗搜尋新市場
對個股適用的,也適用於整個股市。不過,巴菲特改變了股市,他曾經說過:
「你在這文化中長大,要了解這文化的特性與複雜,卻有夠困難,更別提對其他文化的了解。不管怎樣,我們大部分的股東必須以美元付帳單。」
此外,美國證券市場很龐大:
「如果我無法在五兆美元的市場裡賺錢,就會開始想,也許我應該到幾千里外的地方,開始展現我的本質。」
巴菲特對於外國投資的態度逐漸軟化,部分是因為美國很少有吸引人的投資,不過也跟他對美國貿易失衡的觀點有關,他認為貿易失衡的負面影響最終會使美元走弱。
二○○二年,巴菲特買下美元兌其他貨幣的遠期外匯契約,價值一百一十億美元,結果賺了二十二億美元。不過,因為遠期外匯契約會計規定的關係,利潤分散在每季。巴菲特開始降低外匯的部位,轉而購買以各種外匯計價的證券,在其他國家也賺了不少利潤。到了二○○六年,由於利潤差價消失,他就退出直接做外匯的市場。
二○○二年,巴菲特到英國,他告訴《週日電訊報》(Sunday Telegraph),他在英國尋找「大筆交易」:
「我們在獵象…我們帶著獵象槍,而且裝滿子彈。」
他在英國收購的對象包括酒廠聯合多美(Allied Domecq PLC)、約克夏電廠(Yorkshire Electricity)、與特易購連鎖商店(Tesco)。他也買下韓國浦項鋼鐵廠(Posco)百分之四的股份,而且冷不防地收購幾家以色列科技公司。
二○○六年,巴菲特在股東年會上說,如果讓他重新開始,他會在全世界進行投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