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面對情緒攻擊的勇氣】你不知道的DPP人格毀滅網軍

圖片
本部落格格主為陳彥文,筆名麥克風,因揭發民進黨網軍如 宇宙網美Emmy Hu 、 總統外甥吳孝銓 、 深口袋行銷甯祥豪 之惡行,最終導致經營多年有兩萬多人的粉絲團「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被惡意檢舉刪除 (申訴後已回復) ,遭到其同夥如四月老師劉俊偉,與大量假帳網軍抹黑騷擾威脅,自己和家人遭到濫訴。 這些網軍的手法,就是由帶頭者造謠,同夥再用各種手法來影射抹黑,進行人格抹殺這種完全沒有格調的行為;除了不斷對我提出告訴,讓我警局法院跑不完外,二代網軍近期甚至變本加厲,造謠我已被起訴,公然侮辱我精神病患、智障,威脅對我老婆提告,恐嚇要讓我老婆和小孩不敢出門。 詳情請參閱: 你不知道的DPP人格毀滅網軍 購買: 博客來 以下為書摘: 前言 若能將覺得「被攻擊了」的狀況,轉念成「攻擊不存在」,有著數不盡的好處。 「受到攻擊,但只能忍耐」跟「攻擊不存在,沒必要忍耐」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如何看待別人的攻擊,將大大地改變我們的人生。學會感受內心湧出的溫暖力量,就能邁向豐富精采的人生,各位可以為自己做決定。 第一步 人類跟動物一樣,有「戰或逃」的生理反應。我們可以把「攻擊」視為人類感到有威脅時的一種反應。 害怕蟑螂的人,遇到蟑螂只能拿殺蟲劑閉眼猛噴,無法正確瞄準,也無法冷靜計算如何用最低限度的殺蟲劑。 我們自認微不足道的事情,或許是某些人眼中的威脅。只要把原因想成: 「對方只是單純感受到威脅,才會為難我吧。」就能從容自得。無須執著追究「為什麼找上我」,任由負面妄想持續膨脹。 觸發攻擊地雷的狀況:侵門踏戶 ( 個人領域受到侵犯威脅 ) 、不自覺的責備對方 ( 以你為主詞是要特別注意,容易被誤解成指責對方 ) 、踐踏對方珍視的事 ( 自己不以為意的事,可能是對方的寶貝 ) 、恣意做出別人不敢放膽做的事 ( 對這些人來說,是羞辱拼命忍耐的他們 ) 、白目發言 ( 不會察言觀色,像亞斯伯格,承認自己白目,比較容易獲得諒解 ) 。 自卑感越深,越愛用偏見壓人,這些人已經把攻擊內化成自己的行事風格,而非出於你的行為。會對別人施加精神暴力的人,很多都受過精神創傷,他們會煞有其事,堅持把你數落的一無是處。但任由他們宰割,會讓他們的自信瓦解得更徹底。 請謹記,那些發動攻擊的人,自己就是受害...

期貨天王張松允訪談筆記 19.12.12

圖片
感謝股海筋肉人邀請,讓我有機會進到券商VIP室,直接坐在百億大戶、過去的期貨天王張松允旁邊,跟他請教各種問題!徵得天王本人同意,把這兩個小時的筆記中的大部分(近期操作的個股細節拿掉)分享給大家。 過去操作比較閒散,除了分散,持股還有相當大一部份偏冷門,跟張松允和筋肉人等專職高手的作法差別頗大,但聽完覺得他們汰弱留強的風格,也有許多值得思考之處。我蠻建議把這篇跟樂金文化出版的「主力的思維」對照著看,藉由比較不同國家超級大戶的思考模式,應該會對這本書有更深一層的體會,文末有本人推薦序。 博客來這裡買: 【 主力的思維:日本神之散戶cis 】 【 從20萬到10億:張松允的獨門投資術 】 分析選股 關注創新高的股票,講求效率,找現在熱門,而非冷門但自己認為未來會變熱門的,因為不知道要等多久;等公司的市場接受度高,媒體報導的時候再注意;重視公司未來展望,未來會漲的股票就是便宜的股票,不在意短期估值。 不做轉機股(例如最近的面板,很難判斷真轉機假轉機),小型股重點是利基、未來性如何,成長率5-10%不叫成長。籌碼跟技術線型不是重點,重點是市場對公司的評價(e.g. 銀行業中國招商、台灣玉山評價好),評價好的容易變主流。 多研究主流裡成長率跟市場認同度都高的公司(e.g. 白酒關注茅台,而非五糧液),法人資金一直進來的股票,走勢不容易結束(本益比評價拉升)。業績沒出來則看題材是否認同(生技股不瞭解就算創新高也不做,但立積受益去美化這種就可能進場),研究機構報告大型股的比較可信,小型股的參考價值較低。 換股只因為公司成長性護城河消失,或者持股嚴重高估,又有相對低估很多的標的可轉移。科技業比較容易出現典範轉移(e.g.前幾年的三星,目前台積電無敵手,但未來若出現,估值修正會很可怕)。 對公司如果有疑慮就賣,像認為amazon做一日達會讓成本會拉高很多,就將持股出清。出清之後通常一段時間不再關注,不會賣出後短期內又買回,不買FB google是因為可能有反壟斷問題。 15年前因茂迪大賺,當時選到就是因為創新高,且太陽能產業各國政府支持補助,公司成長率高,後來果然變成主流;宏達電也空了好幾年,因為看不到公司核心價值,賺到的只是機會財,又遇到三星跟中國崛起,從800撐到50塊。 對公司的看法要客觀,不能選擇性接受訊息,蒐集多空的看法,當看壞的證據邏輯都不足時,代表這比較可能是好公司。 產...

21世紀價值投資:價值投資的三層次

圖片
這本書的前半段,主要介紹價值投資者衡量企業的三種主要方式:資產、盈餘、成長,後半段則介紹了8位價值投資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投資風格:有人喜歡尋找有特許權的長期成長企業,有人喜歡尋找因為非經濟原因被拋售又缺乏買方的證券,你可以從這本書充分理解到,同樣被歸類為價值投資人,投資方式萬變,卻又不離其宗。並藉其他人的經驗,去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投資風格。 購買: 博客來 麥克風的投資書單 Ch.1 價值投資 金融市場的特質: 1.走勢變幻莫測 - 市場先生 2.資產存在根本價值,投資人可以在合理程度內衡量這些價值 3.等到市場價格顯著低於估計的內含價值後買進,通常可以創造優越的長期報酬 投資的程序: 根據價值挑選證券、估計證券的基本價值、計算每種證券所需的適當安全邊際、決定買進數量,並考量投資組合來決定分散程度、決定何時賣出 其他類的投資人: 總體經濟投資人:關注通膨、利率政策、匯率、失業率、經濟成長率等,再評估哪些產業跟證券受到的影響最大並進行交易。 證券基本分析:關注盈餘、產業狀況、新產品、技術進步、需求成長、新設備投資等,估計出來的狀況若優於市場預期就會買進。 價值投資有效嗎? 機械性篩選:透過某種價值衡量(e.g. PE/PB)將所有股票分類,買進最便宜的組合持有,回測長期能獲得優於市場的報酬;Oppenheimer跟Tweedy Browne運用類似的方式建構組合,實際的長期績效也優於市場。 Ch.2 尋找價值 機械篩選的方式: 1.公司績效:ROE、盈餘成長、營收成長、資產成長、利潤率越高,代表企業經營的越成功;但是這些數值表現越差的公司,其股票投資報酬往往越高。 2.股價變動:一年內相對強度越高,表現越好;但是三年的結果相反,過去越好,未來越差。長期市場會均值回歸。 3.股價與基本面變數的比值:同上一章所述。此外小型股通常優於大型股。 為何市場會有這種現象? 不論個人或機構,都太過重視贏家(好故事、高潛能)、忽略輸家(沉悶、不受青睞)。 法人的三方面偏差:1.機構政策(不能買菸草等邪惡公司或規模太小的企業) 2.經理人的從眾心理(特立獨行做對光環短暫、做錯會被記住) 3. 過度重視近期表現、忽略均值回歸 價值狩獵場:冷門小型股、利空纏身、分拆或重組 Ch.3 價值評估 現金流量折現的問題...

精準決策:你遠比你自以為的「不」理性

圖片
這本書裡介紹了各式各樣的決策偏誤,雖然已經看過不少行為科學相關的書籍,但是我在書中還是看到了好幾個令自己深思的案例,書裡也提供很多克服與修正這些偏誤的方法,應用這些方法,能讓自己能做出更優質的決策。 以下是各章節摘要,但也只是摘要,因為這本書裡面有很多練習用的案例,自己都做過一遍印象才會更深刻,個人覺得光看摘要最後能落實的機會極低,老老實實買一本(孟格推薦喔)定期練習檢討,才有機會把書中介紹的各種策略逐步內化到行為之中。 博客來購買連結 KOBO購買連結 麥克風的投資書單 ch.1 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的三種形式: 過度精確(高估自己判斷的精確度) 過度估計(過度正面看待自己的表現與能力,以為自己對環境有高於實際的控制力,低估計劃完成的難度跟速度,過度估計美好未來) 過度定位(高估自己的社交,開車等能力,低估自己在艱鉅任務上的能力) 人們對外表達的自信,除了自我肯定,也對建立他人對自己的信心有益。自信的人往往會得到升遷,政客爭逐領導位置時,必須表現的比對手更有信心。 習得性樂觀:不切實際的高度樂觀,有助於業務面對拒絕時努力不懈,完成艱鉅的任務,處理令人厭惡與無法控制的事件,應付逆境跟說服別人接受你的觀點。 過度自信會導致對負面結果作出自我良好的解讀,歸咎於運氣不好或推卸責任,以傲慢跟自我中心的方式行事;最會自圓其說的人,通常也是最容易造假的人,部分原因在善於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在作出決策時,應該努力調整心態讓信念與現實接軌。 ch.2 捷思法偏誤 捷思法可以加速決策,但同時降低了決策的品質。 捷思法的分類:可得性捷思法、代表性捷思法、確認捷思法 可得性捷思法偏誤:容易回想(基於生動度跟親近度:選前大撒幣、大地震後狂保地震險,即使這代表隨後出現大地震的風險降低)、可檢索性(經理人靠自己人脈徵才,導致公司僱員同質性上升) 代表性捷思法偏誤:忽略基本比率(高估罕見疾病得病率:假陽性與假陰性、以結果進行獎懲,即使造成該結果的主因是機率)、忽略樣本數(樣本越小偏誤可能越大)、誤解機率(連生男後覺得下胎生女機會大、賭徒謬誤、球員的「火燙」手感)、均值回歸(極端表現通常無法維持)、連結謬誤 確認捷思法:確認陷阱(先射箭再畫靶,人們傾向接收提供他們偏好結論的資訊來源:藍看中時、綠看自由)、錨定(先請人記下電話號碼...

季線之下不做多

圖片
這系列距離 上篇 已經是2年半前的事了 2015一度觸碰萬點 抱怨包租文寫不下去 後沒多久 就出現滾雪球式的下跌 從7000出頭沿路做多上來 也過了一年多 我"相信"今年會破萬點 但實際操作時 遵守過去訂下的策略 遠比自己的看法重要 過去靠著"季線之下不做多"這七個字 2008跟2015的兩次大跌 我幾乎完全躲掉 如同 這篇 所提 在接近萬點的現在 只要跌破季線 對我來說就是需要減碼的警訊 也作為重新檢視持股的機會 如果後來證明只是假跌破 那震盪期的交易成本 就當作保險費囉 2017/4/20 @ ptt == : 如果在市場待得不夠久 又害怕黑天鵝 那麼記住一句話就好 : "季線之下不做多" 如果明天沒收上9015 應該算是2012年來第一次出現周線等級的M頭 當然M頭不代表一定會跌 2010和2011年都出現過大規模的頭部 2010那次是假破底真穿頭 這次會不會也是? 天曉得 樂觀點來說 近兩年指數跌幅大概就是500點左右 要在這邊做多 只要停損抓好也算合理 但若是慣性被破壞 個人不建議這位置積極往下攤平 想做多等回到季線再進場不遲 少賺兩百點可以避掉潛在的下跌風險的話 個人覺得划算 我自己從七月底到現在期貨都只下空單 要是這回依然假破底真穿頭 快速站回季線就當沒來過囉 2014/9/25 == 又是兩年過去 指數陷入長期盤整的局面  低買高賣似乎已經變成人們的反射動作 市場上其實不缺便宜的好股票 但重要權值股的本益比普遍偏高 若在跌破季線的當下就急於搶進 要承擔的風險恐怕大於獲利的潛能 震盪走勢中 每次下跌都是一次重新審視的機會 在這邊說要走長多或長空都尚早 但跌破季線總是個微弱的警訊 沒有重新站穩季線之前 觀望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積極者或許可以考慮用價值股和指數空單對沖來避險 (其實不一定要看季線 重點是自己選擇的週期) 2013/7/3 == 兩年的多頭 半年的整理 即使出現M頭也可能如去年一樣 是向上波段的開始 就像那傳說中的年底選舉行情 不過老話一句 季線之下不做多 照做你就不會吃到圖中最左邊那段 ...

股市包租公 2016

圖片
如 去年包租文回顧 中所說, 目前的市場氣氛並不如兩年前樂觀 ,所以雖然不像去年8月那樣滿地便宜貨,但個人看法保持中性偏多,依然維持高持股。 >>>>以下懶人包>>>> 網軍攻擊懶人包: PTT八卦版爆料  /  網軍混淆視聽與攻擊實錄 上報專題  /  新頭殼專題  /  TVBS報導 網軍部隊遭府方切割  /  電視訪問   本人在2019/12/3八卦版發文被推爆,從這個連結可看 總統外甥吳孝銓本人避重就輕的回應 ;直到2019/12/15,胡采蘋和甯祥豪兩人仍舊不敢對是否直接間接領取政府預算帶風向此事進行說明,事實如何已不證自明。 <<<<以上懶人包<<<< 下面直接使用 Goodinfo 的自選功能來建立清單,篩選的原則大致遵照之前寫的 選股SOP ,圖中所列的PER、PBR、現金殖利率、年度ROA和ROE都是指前一年度,加權平均ROA / ROE則是以股本和時間來做加權因子,越接近現在或股本越大,占計算權值就越重。 接下來依照往例是個股短評,去年入列今年被剔除的股票不代表未來不看好,有些我甚至還持有,只是本文按照原則用自認相對便宜的替換。此外今年blog版的股號都加上財報狗連結,要查公司資料又更方便囉~ 1337 2015包租股, F-再生(1337) - 充滿爭議的特別案例 ,今年營收有明顯回暖 1340 2015包租股, F-勝悅(1340) - 鞋墊新型材料製造商 ,接下來看雙色雙密題材是空包彈還是真的會發酵 2493 2015包租股,PCB濕製程設備大廠,號稱市占4成, mobile01有討論 , 股版低調股 2929 Too good to be true一號 ,有個長線優勢是中國一胎化政策鬆綁 3038 轉型利基型面板 ,我對走少量多樣低基期的股票沒甚麼抵抗力 3265 2015包租股, 台星科(3265)-母公司出售案產生的機會 ,虧損數季後Q2意外轉盈,可能還有星科金朋違約金入帳 3299   全球最大Transformer供應商 ,獲利成長的部分原因是砍掉虧損轉投資 34...

霍華德·馬克斯備忘錄:On the Couch

圖片
原文連結:雪球 12 月 12 日,星期六,我很早就醒了,前一天股市、債市和原油都出現了大跌,我思慮萬千,睡也睡不著了,於是,我走到桌邊,開始寫備忘錄,把這些思緒整理出來。我知道從動筆開始寫到最後發出去會用很長時間。我在表達一個想法的時候,新的想法總是接二連三的湧進腦海。最後,寫了一個月才寫完。 芝加哥大學的理查•塞勒 (Richard Thaler) 教授是行為經濟學和決策理論方面的權威(他在業內舉足輕重,甚至在電影《 The Big Short 》中客串了一個配角)。塞勒教授在他的新書《 Misbehaving 》中引用了維弗雷多•帕累托 (Vilfredo Pareto) 的話:“政治經濟學,乃至所有社會科學,顯然都以心理學為基礎。”投資雖然不完全是科學,但我認為投資同樣以心理學為基礎。 這話我已經不知說過多少遍了,早在 1994 年 1 月的備忘錄“關於尋找投資機會的隨想” (Random Thought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中,我就說過:投資者要取得成功,不但要掌握金融學、會計學和經濟學,還要瞭解心理學。要弄清市場處於週期的哪個階段、為什麼、該怎麼做,這都必須洞悉投資者的心理。我從市場最近的行為,不只是 12 月 11 日,還包括 2015 年的其他時間裡,更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 在這篇備忘錄中,我希望帶市場去看看心理醫生,看看我們能不能學到點什麼。 2012-2014 :不確定的世界 2012 年 9 月,我寫了一篇備忘錄“充滿不確定性” (On Uncertain Ground) 。在開頭,我寫道:“當今世界的高度不確定性,是我生平僅見。” 接著,我把我的憂慮逐條列了出來。今天,我的這些憂慮沒有一個有所緩解。顯然,危機後的復蘇之路並不平坦。在危機後的復蘇方面, 2012 年,我有如下憂慮: •     宏觀增長 – 人們似乎普遍認為,未來的經濟增長率會比 20 世紀後半葉放緩。是否因為出生率較低、生產效率增速緩慢,我們註定要承受較低的宏觀增速?這個現實還會產生什麼別的影響?具體而言,如果經濟增速始終低迷,是否會導致通脹放緩,甚至出現通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