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2的文章

賺錢真功夫終極版

圖片
推薦本期今周刊的特刊「賺錢真功夫終極版」 (7-11有,請買150那種) 內容共23篇訪談: (但19是毛仁傑+劉興唐+郭恭克,廖繼弘跟東山也不算素人吧,  小標下23位素人投資高手獨門心法有點怪) 有在訪談中提到基本面分析: 1.2.3.5.6.8.9.10.12.13.14.15.16.17.18.22.23 total 17/23 有在訪談中提到低PB/PE、高殖利率買進: 1.6.8.9.10.12.13.14.15.16.17.18 total 12/23 (13.16.23據說是巴菲特班的,關鍵字:營再比,法則也很像) 大部分的人都會看基本面逢低買進,巧合? 有破產歸零或重押賠超過50%的: 3.4(大賠破產各1).5.7.9(的媽媽).10(兩次).11.18.23 total 9/23 簡單歸納快速把錢滾大的方法: 1. 集中重押(通常不超過5檔) 2. 超高槓桿(期貨、融資、標會etc) 3. 碰到市場大行情(70年代台股狂飆,80年代電子股狂飆) 4. 額外金主(破產後資助本金東山再起) 5. 賺錢的本業(賣股票系統、課程/高額退休金/補教名師) 這邊還是得提醒一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學舒馬赫開車的, 一個億元大戶背後,不知道有多少破產的散戶。 另外好像沒有短線當沖的玩家? == 以下為各篇摘要(前面為年表,後面為法則摘要): 1.抗癌大戶 35歲50萬 50歲3億 a. 買科技股本夢比,約10倍PE買進 b. 一次只買一檔,前七檔都獲利數十%至數倍出場 (但2009買11的聯電,2010年買了600張84的綠能,huh...) c. 分散資產、大量買套房收租 2.司機大戶 45歲拿會錢20萬做股票,搭到70年代台股狂飆行情,88元買三商銀 1000元賣掉,香 港回歸中國資金外逃時5港元買匯豐,浦東還落後時買浦東地產 目前身價2億 買沒人注意的好股:7元浦發銀、17元上海銀(高股息)、31元中碳。 3.園丁大戶 1988年 50萬 1992年 1500萬 1993年 重壓Dram賠800萬 現在3億 a. 深入研究基本面 b. 買5檔以內不融資 c. 技術面不對減碼,基本面不對才停損 4.羅威 1988年 融資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

圖片
原作者自己開了部落格,最新系列可以直接連去作者網頁看! :) http://www.justacafe.com/ 1.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一 基金獲利篇 台股只有20%基金勝過0050 2. 理專不告訴你的祕密二 基金成本篇 交易成本和內控費用遠高於ETF 3. 理專不告訴你的祕密三 微笑曲線(前篇) 定期定額要滿足很多條件長期才會賺錢 萬一買在最高點、基金清算、基金公司倒閉就永遠笑不出來了 4. 理專不告訴你的祕密三 微笑曲線(後篇) 投資界最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基金經理人無法打敗市場 5.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四 金融業的共業 理專推薦的標準是傭金高低而非產品本身 6.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五 投信演大戲 投信爛招大全: 拿基金幫主力拉高股票兼獲利了結、發多檔基金抓交替、同樣持股的基金重複發魚目混珠 7.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六 保險不保你的財務風險(前篇) 保險業務員一樣以佣金率決定要賣客戶甚麼 (業務員最愛儲蓄險) 8.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六 保險不保你的財務風險(中篇) 話術破解:保本不等於保值、不抗通膨、提早解約不保本 9.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六 保險公司的股票投資(後篇) 保險公司的獲利主要來自於:1.死差 2.費差 3.利差 利差的來源是:定存股 10.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七 沒有永遠的定存股 定存股的特質:長期獲利穩定或者獲利長期向上 by wishwind999 from mobile01 想要看到最新文章,記得追蹤FB: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通貨膨脹如何欺詐股票投資者

圖片
(請特別注意內文中「提高盈利的五個方法」,看巴菲特本人是如何分析ROE的) 核心問題在於:股票市場的資本回報率沒有隨著通貨膨脹而上升,而似乎是停滯在了12% 作者:華倫.巴菲特,《財富》雜誌1977年5月號 股票在通貨膨脹環境下像債券一樣表現不佳,這已經不是個秘密。在過去10年裡,我們一直處於這種通脹環境裡。確實,這是一個股票遇到麻煩的時期。但是,在這段時間裡造成股票市場難題的原因仍然沒有被人們完全理解。 在通脹時期債券持有者所遇到的問題一點也不神秘。當美元月複一月地貶值,一種本金和收入都用美元支付的證券不會是個大贏家。你根本不需要一個博士學位就能搞懂這個問題。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股票是不同的。多年來,傳統智慧堅持認為股票是對通貨膨脹的對沖。這個說法來源於一個事實,那就是股票不像債券一樣是對美元的所有權,而是對有著生產設施的公司的所有權。因此,股票投資者們相信,無論政客們如何印鈔票,股票投資者仍然能保持他們投資的實際價值。 但是為什麼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主要原因在於:我認為股票在經濟實質上非常類似於債券。 我知道我的主張對很多投資者來說顯得古怪。他們馬上就觀察到債券的回報(利息)是固定的,而股票投資的回報(盈利)會每年變化極大。這確實是事實。但是,任何研究戰後公司總體回報的人都會發現一個現象:資本回報率實際上並沒有變化那麼多。 停滯的息票 戰後10年,一直到1955年,道鐘斯工業指數裡的公司的資本回報率是12.8%。戰後的第二個10年,這個數字是10.1%。在第三個10年,是10.9%。財富500強(歷史資料最早到50年代中期),這一個更大範圍的資料顯示了相似的結果:1955-1965年資本回報率11.2%,1965-1975資本回報率11.8%。這個數字在幾個特殊年份裡非常高(財富500強的最高值是1974年的14.1%)或者非常低(1958年和1970年是9.5%)。但是,過去這些年,總體上,淨資產的回報率持續回到12%的水準。在通脹時期,這個數字沒有顯著超越這一水準。在價格穩定的時期淨資產的回報率也沒有超越這一水準。 讓我們先不把這些公司看成上市的股票,而是生產的企業。讓我們假定企業的所有人按淨資產價值購買了這些企業。如果是這樣,這些企業的所有人自己的回報也是1

杜邦公式與ROE - to Bruce

圖片
粗體字及引號部分為巴菲特班討論串,細體字為本人回應 ]買股票,不要只看股東權益報酬 "不知道大家對這篇文章有何看法 有什麼盲點在裡面呢 http://www.masterhsiao.com.tw/Smart/SC161/SC161.php 狗屁一堆影響高ROE看法的公式 我根本不知道那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真的可以直接把"資產"放進去分子跟分母嗎 我當然知道可以互相抵消 這樣都可行的話 換句話說我是不是也可以把所有其他參數像他這樣自創放進去分子跟分母這樣搞這樣做囉 有點扯就是" 直接引1987年給股東的信: "A business obtains the best financial results possible by managing both sides of its balance sheet well. This means obtaining the highest-possible return on assets and the lowest-possible cost on liabilities. 企業需要靠同時管理好資產負債表的兩邊,來獲得最好的財務表現 這意味盡可能高的資產報酬率和盡可能低的債務成本" 淨利率、周轉率、負債比是最基本的比率分析,幾乎所有跟財務有關的書都會提到 不讀書所以不懂一點也不可恥,你可以不要對你不懂的東西發表評論 這樣就不會有人知道你不懂,但不懂又愛亂砲就很... 巴菲特班的成員若只有你這種水準的話,那還真是悲哀 幸好討論區還是有其他清流存在 "廢文一篇 我光看他這段話 買進賠個20%就在那邊該該叫要怎麼辦的人,拜託不要說自己是價值投資者! 就知道他的價值投資一定很失敗 風險控管都沒概念 講好聽一點是長期投資 講難聽一點其實是長期套牢 心中自我安慰罷了" 沒辦法,因為原討論串太沒營養,我也很難做出比較充實的回應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但我想您的文章比我適合「廢文」這個形容詞 有看這篇文章的鄉民們,麻煩推文投票一下誰的文章比較廢好嗎? (公正起見,請幫忙把巴班討論區的討論串完整看完再下結論) 還有該該叫的是貴討論區的板友不是我,所以死的是道友不是貧道

杜邦公式與ROE

圖片
巴菲特班討論區原文 回應mikeon 回應Bruce 回應其他巴班討論區文章 ptt stock版的討論1 ptt stock版的討論2 個人還是希望巴班同學們能對下面這些問題做較為具體的回應 「ROE無敵,使用時完全不用考慮產業和其他財務數字?」 「華固和中航景氣好時的ROE很高,但這類景氣循環股的護城河是甚麼?」 「投資只要看到機會就是借錢衝衝衝,風險是甚麼,可以吃嗎?」 「身為價值投資者,應該採取的是價格停損還是基於基本面的變化停損?」 == 小弟有用 Google Reader (好物啊)蒐集RSS的習慣,今天看到 投資客日誌 發了新文 拆解ROE ,主要是在討論有名的杜邦方程式,裡面提到反對者認為杜邦方程式拆解的方式很牽強,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印象中在網路上反對杜邦公式最力的就是洪瑞泰,巴菲特班還有不少人因為主張這公式有用,結果被踢出 巴菲特班討論區 ,循線連上後,馬上就看到「 買股票,不要只看股東權益報酬率 」這個討論串。 看完之後只覺得,巴班的同學大概對公司實務上怎麼去賺錢的完全沒概念,所以也完全沒辦法理解這樣去區分的意義,但我想任何在製造業做過成本分析和財務會計這塊的人應該都懂為何要這樣去劃分,再說真的不懂不會去google嗎?真是想不透。 如果看不懂 買股票,不要只看股東權益報酬率 和 拆解ROE 這兩篇的話, 我推薦巴班的各位去看「 壽司幹嘛轉來轉去?!:你一定用得到的財務知識 」。 這本跟「 巴菲特選股神功-看漫畫學投資 」一樣 是漫畫書喔,而且裡面都是實際的經營案例,不是單純的數字與公式,相信會比較好理解。強力推薦「餃子店和法國餐廳的獲利結構有何不同?」這段,請好好去看一下人家去怎麼分析這兩種模式的損益平衡點的,有了基本概念之後,才不會寫出: 可以發明一個杜邦100公式,拆成100個變數, ROE = 淨利/營收 x 營收/資產 x 資產/A x A/B x B/C x C/D...x Z/資產 x 資產/淨值 這樣比較高級 還有 台泥的ROE=淨利/我早餐吃的麵包x我早餐吃的麵包/淨值 突然發現,我早餐吃的麵包影響了台泥的ROE! 這種搞笑的話。 當然杜邦要分更細不是不行,這篇文章標題的圖就是一例,不過老實說我們是投資者不是經營者,那些稅啊利息占獲利的比例倒不是那麼

杜邦公式與ROE - to mikeon

圖片
粗體字及引號部分為巴菲特班討論串,細體字為本人回應 "Good point !! 可以發明一個杜邦100公式,拆成100個變數, ROE = 淨利/營收 x 營收/資產 x 資產/A x A/B x B/C x C/D...x Z/資產 x 資產/淨值 這樣比較高級" 一個以巴菲特為號召開班授課的人居然說出這種話,真是讓人不可置信 http://stasis.pixnet.net/blog/category/1352930 有心的人可以去統計一下給股東的信裡面,究竟有多少段落提過那些財務比率 巴菲特本人對這些比率的觀點又是甚麼 "1. 現金充足的公司買回庫藏股可以買到淨值為負, 負債比超過100% 假設公司股數 2 股,EPS 5 元 資(30現金)=債(0)+值(股本2x10+5EPSx2) 買回 1 股庫藏股50元 須先借20元負債 資(30+20)=債(+20)+值(30) 資(50-50)=債(+20)+值(30-1庫x50) 資(0)=債(+20)+值(-20)" 既然知道要把淨值買成負的需要借錢 自由現金流量(or盈再比)可能還ok,但絕對不能算是「現金充足」吧 至於在高價買庫藏股,這點對原始股東其實是不利的 在台灣更很有可能是大股東找人頭出貨,這點不得不慎 這點巴神在股東信也有談過,我直接引原文好了 "買回庫藏股: 最近有一些股東建議Berkshire可以考慮從市場上買回公司的股份, 通常這類的要求合情合理,但有時候他們背後的邏輯卻有點奇怪。 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公司買回自家的股份才有意義,首先, 公司在扣除短期週轉所需之外還擁有多餘的資金, 其次,其股價必須遠低於其實質價值。" 還有在淨值極低或為負的狀況下,以淨值為分母的所有公式都會失真 「包括ROE」,DTV算不適用的特例,且借錢買庫藏股通常有其他經營面的考量 但不能因為ROE因為在這<1%的公司不適用,就說ROE沒用吧,負債比也是囉 "2. 因產業特性而不同 超商股如統一超、全家的負債比高達70幾%, 因為它們是收現金的公司。 收現金的公司若負債比太低, 其實是未充分利用財務優勢 另外,主機板業如緯創的負債比也很高

杜邦公式與ROE - to others

圖片
粗體字及引號部分為巴菲特班討論串,細體字為本人回應 to tw54585 "同學! 不管你是不是巴班的 假如你對我說的有意見或不認同 你就發個信跟我辯論或回一篇都行 我是不會在PTT回你文章的 因為在那裏討論最終都會流於筆戰 希望你看到之後又想和我討論可以跟我聯絡 或者跟大家討論 重點是要想辦法用你的想法說服大家 在某些地方取暖真的沒意義的...." 因為我不是巴班的,沒辦法直接回在討論區,只能隔空回應囉 至於躲在自己的討論區取暖,您還真幽默,這不就是在說巴班的諸位嗎? 也拜託您不要叫好意轉貼的那位大哥回你文 這豈不是要害他砍文兼被洪瑞泰踢出討論區?這樣我可就罪過罪過了 >_< "順便回一下stasis好了 我相信你會這樣回應一定沒看過巴菲特股東年報" 我相信您會這樣回應一定沒看過我的blog 裡面還有巴神專區喔,pixnet本來一些收集的文章都鎖起來了 為了您特地重新開放一下: http://stasis.pixnet.net/blog/category/1352930 如果您真的有認真看巴菲特給股東的信,而非單純嘴砲說有看過的話 應該會知道他近年花了很多篇幅在討論他旗下的幾大營運部門 (保險/公用事業/製造服務零售/金融) 也應該知道他很強調不同的事業群,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分析 而不是像貴討論區那樣ROE從頭打到尾 巴菲特自己都在給股東的信(1987年)裡面強調過 他在評估企業營運績效時是看ROTC不是看ROE了,我直接引原文出來 To evaluate that, we must know how much total capital - debt and equity - was needed to produce these earnings. ^^^^^^^^^^^^^^^ 再看看該討論串的第一篇,哇賽,巴班的Bruce同學開始鞭自己老祖宗了耶! "如果有興趣的話建議你可以看一下訪間出的 記得是財訊吧 由美國某位作者蒐集巴菲特的年報編製而成的書 記得看看第二篇(印象中 或第一篇) 有關股東權益的維護章節 看完後你會發現巴菲特是世界上少數真正理解股東=企業持有者這項真理的人 我在證券分析(葛拉漢)